2025年4月18日—20日,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年会)在浙江宁波举行。葡京集团网站董广辉教授、马敏敏教授、复旦大学安成邦教授和南京大学马春梅教授在大会中联合召集第58分会场“丝路环境与城市发展”,口头报告于4月20日上午举行。该分会场是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2025年组织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来自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葡京集团网站、河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数十位师生参加了本次分会场活动。
4月20日上午,第58分会场由马春梅和马敏敏教授主持,主要围绕史前和历史时期环境变化与社会演化展开。首先,东北师范大学介冬梅教授介绍了中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时空分布及人地关系演化过程。南京大学孙雪峰教授介绍了乌兰布和与巴丹吉林沙漠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的地层与年代学研究进展。西北大学张玉柱教授介绍了中亚苏尔汉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水文变化及其对古人类活动的影响。葡京集团网站董广辉教授团队介绍了欧亚草原-绿洲通道史前农牧业扩散过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青海师范大学侯光良教授团队介绍了青藏高原家养绵羊的高寒化适应过程研究进展。南京大学马春梅教授介绍了良渚古城环境考古的研究进展。河南大学李开封副教授分享了全新世中期水文气候变化如何推动对中原洛阳盆地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王甜莉博士介绍了石笋重金属记录如何揭示的滇南早期冶金活动与环境演变的研究进展。南京师范大学张志平教授以江汉平原屈家岭遗址为例介绍了史前水文过程与人类适应的过程。南京大学研究生汪程鹏分享了中全新世稻作农业的发展促进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扩张和早期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研究进展。安徽师范大学吴立教授介绍了长江下游古丹阳泽湿地过去3000 年来历史圩田景观的演变过程。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梅泽鹏介绍了棺木遗存如何揭示中国四千年的社会变迁的进展,以及利用江苏常州棺木树轮氧同位素重建了中世纪暖期干旱变化的进展。南京大学研究生周锦清介绍了杭州湾南翼绍兴平原先秦时期水文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香港理工大学胡铭纯博士分享了近千年来欧亚大陆行为与心理响应的研究进展。葡京集团网站研究生郑力源介绍了汉唐时期新疆古城的时空演进和环境适应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大学农旷远博士介绍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进展。葡京集团网站研究生郭丽英介绍了疏勒河流域历史景观格局演变研究。最后,复旦大学安成邦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贾鑫教授评述了本专题的报告。

分会场的报告为参会人员展示了史前和历史时期环境变化与社会演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加深了相关领域不同单位学者之间的了解。分会场气氛热烈,参会学者和研究生踊跃提问和交流,对促进史前社会演化与环境变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